Translate

BLOG友笑笑團2009:姆力沙的漁夫帽


以 Mori Mori 複出來的新頭盔在加加減減,修修補補之後,新頭盔的外形總算敲定了。雖然在造形時沒有甚麼靈感或方向,現在定下來後,與原件一比較之後就知道自己走對了方向。


下圖:原件在側面看其實一點也不差,新帽在這個角度下比較並不是明顯較佳。



下圖:但在正面作比較,原件的問題就明顯了。初時我只隱約覺得原件正面有些礙眼,現在看,舊頭盔兩側的下半太肥大,好像墜扁了個頭一般。新頭盔的「重心」上移了,個人覺得「爽朗」得多。



下數圖:整部的大至外形


鹹濕的人無福了

昨日講起零食(口立濕),帶到去陳皮話梅那種「鹹濕嘢」上。可能魚對鹹濕特別有興趣的關係,所以就把話題帶到去「鹹濕」的色情解釋上。在網上用 Google、Yahoo 和 MSN 找過幾百頁,發覺至少有三個說法。老實講,三個我都覺得牽強,鹹濕的人想知這個形容詞的來源的話,抱歉!


「英文」說法


「淫濕」說法


「鹹潟」說法

口立濕

早幾日提到自己喜歡食生果;這幾年最大生活習慣的改變就是少吃了零食雪糕汽水等,口痕時就以生果作「口立濕」。所謂「口立濕」,大家都知道是指零食,但何解會如此稱呼呢?這三個字從字面解也扯不到零食身上,而變了音的「口垃圾」雖然算是扯得到去零食上,但個人認為意思其實不甚通順。首先話「口垃圾」是從番文 "Junk Food" 變過來,此話是較難說通。據維基所講,"Junk Food" 一詞從 1972 年才在外國出現,但據家母所記得,「口立濕」在六十年代已有之;故此這說法不易成立。而以中國人的文化,垃圾是劣等的意思,而零食絕不是劣等的食物,所以「口垃圾」指「零食」其實甚為牽强。如果從文法上看,「口垃圾」指「廢話」可能會更合文法更合邏輯。我在網上找「口立濕」或「口垃圾」也查不到甚麼可靠的出處,恐怕這個又成為一大迷也。

BLOG友笑笑團2009:姆力沙的新帽


先不說甚麼新帽,在過去的週末重造了雙肩,加長了上下臂,而上臂亦加粗了,如此這般整條臂的粗幼就較均勻,不會好似未改之前下臂粗而上臂幼的怪比例。



重造的雙肩主要是配合左肩上紅色的護甲。原來的肩太細太扁,放在那大小剛好的護甲內顯得格格不入。上次的更新中的圖片內已見我把雙肩加厚了,但效果仍不滿意。所以把心一橫造出一對較大的肩頭,除了與左肩甲更協調之外,亦增加一點粗豪感。為了省時之故,新的肩頭活動能力大大下降,但反正又是一件罰企姿勢的模型,也不必搞超可動之類的工程。



至於新帽,因為原件有少少礙眼,但自己又拿不準問題出在那裡,所以決定保留原件另造一個頭盔甲。而因為有原件在手,所以不妨複之製之;但又自知新頭盔外形不會與舊的一樣,所以只複內部而不必整個都複。



上面紫色的,香港的朋友就當是「自由樹脂」吧!(雖然 YAYA 已經詳細教路,但我在香港時仍買不到自由樹脂。所以上面紫色的是 Alumilite 出的矽膠,與自由樹脂的用法差不多,不過就不能夠循環再用。)


下面是有待修改的頭盔。


香港之行:食在香港

這次返香港的原因之一,是趕在奧運之前到中國旅遊; 這是我第二次踏足中國。第一次是在 1999 年,當時只是羅湖一日遊,一整天都花在一個大型購物中心(羅湖購物城?),因此沒有發現香港與大陸在食物上的分別。不幸的是,這次八天之旅我就發現了不同!這次在北京、杭州、蘇州和上海食到的食物都是非常油膩。當然,問題不在於菜肴物料本身,而是他們的烹飪習慣:吃太多大陸菜恐怕難免會短幾年命!話分兩頭,在食物方面我並不是挑剔苛求,只有少數常見的食物我是不吃的;(所謂「常見食物」不包括中東食品,印度食品,炒蝎子,炖猴腦等等)但是我不得不說,這些大陸菜真的不是我杯茶!

對於很多人來說,旅行時的膳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。對我來說,旅行時的食物普通一點我並不介意,但一定要有供應或讓我買到一種食物:水果。有些人喜歡海鮮,有些人喜歡牛肉,我喜歡水果。作為位於亞熱帶的香港,很多時都有很多不同的水果。這是這個香港之行我在食物方面唯一吸引我的地方。所以在香港時,回家途中除了一手拿著新買的模型之外,另一隻手就是拿著幾袋生果。當然在香港我不會買地尼蛇果車厘子士多啤梨香蕉等生果,要買就買火龍果芒果番石榴大樹菠蘿等。就可惜今次買不到椰青山竹紅毛丹.....遺憾遺憾。


 

打兵

有人喜歡山長水遠去打蝶,想來原來我比別人更懶,今早趁星期六去了市中心看儀杖兵步操 。回心一想,自己在渥太華前後住了四年,還是首次站在這裡看  要知這步操暑假每天早上皆有,而我在公司的坐位每天都看到和聽到它們起首一段路的步操和軍樂,也許如此就從不去看市中心尾段的過程。


下兩圖:步操隊伍到達前的準備。



下圖:先從另一方步出幾個儀杖兵。



下圖:大隊人馬操到,封路和護送總是難免。



下圖:原來操到這裡時的軍樂與開始時常在公司聽到的有不同;這裡的就好聽有氣勢得多了!



下圖:大家立正,開始乾煎。(落雨的話就自然不是乾煎,會是濕焗。)



下圖:一條茂利登場。



下圖:原來他要檢閱眾人和講幾句話。



下圖:跟住是操回軍營(不遠又不大),才正正式式的「散 band」!



同場加映附近的景物



上圖中的橋(中央有部紅白色巴士的橋)是從下圖中的橋(河上的跨河橋)互相影過來的。


BLOG友笑笑團2009:乘風而來的姆力沙


我夜觀天像,知道大家會笑笑過這個颱風週末,所以為免太墮後,就來個先發制人!



開了工一星期左右,只收窄了小腿,腰近胸處加了關節,胸部加長亦加高了,雙肩因為莫名其妙的很薄,所以加厚了成方形。最後亦手痕鋸去了一點上盾。凡此種種加在一起就變成這樣。



似乎差不多可以開始第二階段的改裝....

鐵尺兵團

今日終於有時間搞搞模型,所以「必先利其器」,處理好四把在大陸新買的鐵尺。而所謂處理,也不過是在兩端貼上沙紙而矣。不過通常這些鐵尺一端呈方一端呈圓,所以我會在方的一端以普通雙面膠紙貼上沙紙,而呈圓的一端以厚身雙面膠紙 (foam tape) 貼上沙紙,令到同一把尺一端可以磨平面,一端可以磨弧面。



同場加映「臘鴨」六隻


香港之行:西湖的假、大、空

大概是因為我們只有十二人的關係,所以這個北京-杭州-蘇州-上海旅行團難免有「加遊」這回事,以補貼導遊的收入。在北京的加遊是觀賞【功夫傳奇】,而在杭州則於東坡大劇院看【西湖之夜】。【功夫傳奇】曾經作過世界巡迴演出,亦到過多倫多獻技,所以我亦略有所聞。在北京的紅劇場觀看這齣劇也算是值得,至少比起在多倫多看平了一大截。整套劇以一個故事串連起舞蹈、歌唱和心口碎大石喉頂櫻槍等功夫表演,算是一個不俗的演出。



【西湖之夜】卻是另一回事,一踏進東坡大劇院就被那環境嚇了一跳。我們是早了一點進場,所以台上只有兩名標緻的女郎彈琴娛賓。除此之外,主辦單位亦眷顧有加,在觀眾座前的枱上預先放了幾個「賈長昇」。此物只要拿在手中輕搖,便會發出如鼓掌般的聲音。結果絕大部份人就起勁地把玩這玩意兒,令到整個劇院喧鬧不堪。所以雖然台上兩人在「掌聲」中演奏,但這種虛偽的「掌聲」聽在表演者耳中,恐怕與卡拉OK 中的猜枚聲無異。



表演按時開始,但部份觀眾仍在演出途中樂此不疲搖動手中的「賈長昇」;不幸地,那些觀眾都是中國人。雖然這種嘈音十分滋擾其他歡眾,但其實問題並不嚴重,因為現場的擴音器不斷播放出極大的聲響,幾乎淹蓋那些「掌聲」。這個東坡大劇院其實一點也不大,卻播著不必要的巨大音量。不幸者是劇場音響設備差劣,沒有環迴式喇叭,所有聲音全靠一對台前兩側的擴音器播放。故此坐在喇叭不遠的我大部份時間都要掩耳觀看這劇。


雖然當時劇院內有很多外國觀眾,而表演亦以中英文並進,但大部份在座人仕都是中國人。在洋人眼中,短短一小時可以看到功夫表演,傳統雜技,載歌載舞,連岳飛退金兵和千手觀音也搬上舞台,應該是值回票價的。問題是,一切都來得太快。對於大部份歡眾(中國人)來說,有點管中窺豹的味道。姑且別說外國觀眾不會明白十二道金牌是何許歷史,一大班舞姬伸伸手臂扮演的千手觀音又是何許人,就是最容易為人欣賞的雜技表演,也因為舞台上同時有多組在一齊獻技,令人不知道應該去看哪個演出。而就算能夠集中看一項演出,表演者也是匆匆忙忙去踏平行板或背轉水缸。觀眾的情緒跟本來不及去凝聚就已經有另一項雜耍接力。所以雖然張藝謀把這一小時堆砌得金碧輝煌多采多姿,但感覺卻是空空洞洞冷冷冰冰的。



功夫傳奇


西湖之夜

行色悄悄

星期六一早起行去了多倫多,目的有不少,而其中一個是取回手提電話的充電器!因為我渥太華的家是沒有安裝地線電話,所以一切電話通訊全靠一個手提電話。這個電話對上一次充電是七月初回港之前,在香港時一直關掉。所以從香港回來後這一個星期,電話全賴僅餘的電力吊命之餘,亦只能每日開幾小時,有點似以前香港制水一般!不過嘛,原來我的手提電話充電器不是留了在多倫多,而是遺失了在某個空間角落,唯有另買新的;早知就.......



在多倫多亦買了盒模型,以作為笑笑團的製作。至於這盒 CA$16 元再加 13% 消售稅的模型是有幾貴?!答案是 13 算有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