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ranslate

頂呱呱,誇啦啦

雖然我也想不通「頂呱呱」和「誇啦啦」會是怎樣由來,但其實我想講的是「啦啦隊」這個字。眾所皆知,「啦啦隊」是番文的 "cheerleading",以維基中的資料所見,大大小小的啦啦隊沒有統一的口號,就算是打鑼打鼓吹喇叭,所發出的聲響都不會獨特到我們會用「啦啦」去標籤這項活動。所以細心想的話,「啦啦隊」這個字都相當不可解。我在 Google 和 Yahoo 中找過,只見網民有興趣的都是啦啦隊中的短裙美腿,而這個字的由來就無人過問。於是乎我想,「啦啦」會否並非指她們所發出的吵鬧聲,而是看的人所發出「頂呱呱,誇啦啦」的讚嘆聲,只不過中國人嫌「呱呱隊」未免大吉利是而取另一形容詞?


後註:補上一點誠意,慚愧慚愧!


14 則留言:

  1. 其實好多廣東話, 尤其係一 d 俗語都唔知係點解o既
    [版主回覆02/21/2009 21:30:00]廣東話比中原方言少受外來影響,保留了很多古時的文化特色。只知怎用而不明所以有點可惜呢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我覺得呢個post冇誠意其中一個原因係差咁樣野囉.... 係咁兒都post返張相唻睇下麻...
    [版主回覆02/21/2009 21:37:00]遵命

    回覆刪除
  3. 死yahoo張相得一半...
    [版主回覆02/21/2009 21:37:00]俾番半張你

    回覆刪除
  4. 你又中華佬式波仔毒?
    [版主回覆02/21/2009 21:39:00]非也非也,我的圖片與內文匹配的

    回覆刪除
  5. 小狗汪汪,汪汪是狀聲詞,摹擬狗吠的聲音。流水潺潺,潺潺也是狀聲詞,但流水真是聲潺潺嗎?秋風颯颯,秋風起時也真聲颯颯嗎?狀聲詞的作用是「象徵」,摹擬程度不必百分百。同理,啦其一用法是作狀聲詞,摹擬/形容歡呼等叫喊聲,以此構詞就成啦啦隊,意指比賽時在旁邊助陣吶喊、呼叫加油的隊伍。呱呱隊其實未尚不可,不過呱呱發音要先嘟嘴後張口、圓腔、發鼻音,跟啦啦僅張口拍舌頭,論發聲之容易,呱呱明顯不及啦啦。而且啦字的褒義似較呱字強,呱有瓜柴(死掉)的聯想。文人辭章揮灑之間偶然造詞,後人湊興沿用,以後約定俗成,就此而矣。堂哥正文中的邏輯,跟我的說法,基本上是一致的。
    P.S. 那些近似水著照,蟲大人一定好開心!  我都係!
    [版主回覆02/21/2009 21:47:00]這個翻譯如果是文人揮灑造詞的成果的話,那文人就未免無能。鄙陋如我也想到「哇哇」會比「啦啦」好,除狀聲差不多之外音亦與「娃」同,「娃娃隊」就正正是上面最後一張相的寫照

    回覆刪除
  6. 後補上的誠意果然誠意十足喎。
    [版主回覆02/21/2009 21:48:00]豈敢怠慢呢

    回覆刪除
  7. 你這些冷智識,我會照抄用在堂上的「冷場」中。當然,結果是換來一陣「嚧聲」,但這可以使我的堂「絕無冷場」﹗
    [版主回覆02/21/2009 21:50:00]「冷智識」,你都好抬舉喎!不過惹來一場噓聲足以證明,你教出來的學生是識貨之人

    回覆刪除
  8. 下……我打完段字先見到D相……
    [版主回覆02/21/2009 21:55:00]一番誠意被掉了去鹹水海

    回覆刪除
  9. 堂哥自有幽默一面。 也算補充:語言是約定俗成,稱呱呱隊可以,哇哇隊何以不呢?文人揮灑造詞,其中所謂揮灑,可乃一時靈感、隨手拈來,偶然也。正如徐志摩翻譯意大利的 Florence 為翡冷翠,完全出於他的浪漫感興,後人隨用而成「市場」主流(民國時代),此之謂「俗成」;但地方名稱涉及地圖制定而流通國際,有政治考慮,必須統一,官方後依國際音標重新翻譯,Florence從此定名佛羅倫斯,此為「約定」。又如 romantic 一詞,初傳入而為文人(稱文人,禮貌罷,實際小弟怎知當事人什麼職業、社會階層?)音譯為「羅曼蒂克」,後林語堂翻為「浪漫」,音義區佳,已成公譯;但「羅曼蒂克」與「浪漫」兩詞,今天仍然通行,雖然後者更普遍。此亦謂之約定俗成。又如 fans,明明早就意譯為「擁躉」,但今天我們潮稱「蕃薯」,後敗名於「粉絲」,然而又竟有「鐵絲」、「鋼絲」程度之別。以上例子又何尚見出「準確」「必然」?不過是諸多社會條件/因緣構成,是為「偶然」,本意還是「象徵/比喻」。其實在華語世界,稱「啦啦隊」為「助威隊」亦毋妨,只要讀者明白便可。敢說,如果網民推用「娃娃隊」,以後成為主流用語絕對可能。
    又,啦啦隊英文是 cheering squad 或 rooter。En.Wikipedia 的 Cheerleading 是指啦啦隊群之間的一種獨立「競賽」,跟平常他們在別人比賽時吶喊助威的輔屬活動不同。歷史上啦啦隊本是全男班,今時今日才變成如斯養眼的娃娃。 "Soon after,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organized a 'yell leader' squad of 6 male students, who still use Campbell's original cheer today.  In 1903 the first cheerleading fraternity, Gamma Sigma was founded.  Cheerleading started out as an all-male activity , but females began participating in 1923… Today it is estimated that 97% of cheerleading participants overall are female, but males still make up 50% of cheering squads at the collegiate level ."
    也見: 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/index.php?title=%E5%95%A6%E5%95%A6%E9%9A%8A&variant=zh-hk
    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/index.php?title=%E7%AB%B6%E6%8A%80%E5%95%A6%E5%95%A6%E9%9A%8A&variant=zh-hk
     
    [版主回覆02/22/2009 12:11:00]你對我的無聊之談都相當認真啵
    其實還有一點我沒有提到,「啦啦隊」不限於香港,我見 Google 找出來的網站中有些是大陸的。似乎這個命已是正名而不是口語的名稱。(故更無理由叫「呱呱隊」或「哇哇隊」等戲稱 )

    回覆刪除
  10. To: 貴大人,
    汝非蟲, 焉知蟲之樂?
    星期五在公司一打開堂哥呢個post, 即刻啋啋連聲, 暗暗咒罵堂哥幾篇, 要到今晚, 夜深人靜才可以慢慢飲欣賞..
    [版主回覆02/23/2009 11:44:00]害苦了兄台要秉燭夜賞,罪過罪過

    回覆刪除
  11. 有無東洋妞子?
    [版主回覆02/24/2009 13:38:00]你剛去完日本,唔洗連清醒時都要睇架妹吖嘛!

    回覆刪除
  12. >你對我的無聊之談都相當認真啵
    ...  談不上認真。我根本輕輕鬆鬆,一出手就自有法度。跟你一樣,高人黎。   (嗱,睇我上句咁搞笑,就知我玩得啦。   )
    「啦啦隊」的音譯該始於民國或1919年五四運動(又稱白話文運動/新文化運動)中大量引入外國思想和學術文獻後流行,當時中國並未分裂成台灣和大陸,雖則香港已全面成為英國殖民地,但跟大陸仍然唇齒相依,故「啦啦隊」之共名為三地沿用至今。其實當時亦有音譯為「拉拉隊」,均見於台灣和大陸,但香港或因於殖民地的個體性,後與兩地文化保持一定距離,故不流行。 「 拉拉隊 」可見於台灣教育部官站。你查大陸辭典,同樣見「拉拉隊」。
    P.S. 除了專門學術用語、人物和地方專名、有政治意涵的術語等在公文上力求統一外,基本上沒所謂「正名」。就如新聞傳播雖傾向用公家正譯,但背後並無約束力。例子如香港報紙有譯 Bush為布殊,有譯布什。美國 Virginia 州有譯維珍尼亞(香港舊譯)、弗吉尼亞(內地依「檢音表」,另民國實早有此譯);無線新聞順應統一曾改稱弗吉尼亞,後被「港粹派」非議而轉回維珍尼亞,亞視則義無反顧地改稱弗吉尼亞。文壇就更難有正名這回事。部份作家很有個性,標奇立異係常態。
     
     
    [版主回覆02/24/2009 13:39:00]噢,原來如此!謝解釋

    回覆刪除
  13. To 蟲大人:
    我自以為係(咸)蟲大人你肚裏條蟲,真荒唐妄撞!
    不過,你唔係係我網站講過鍾意水著照咩?
     
    P.S. 在台灣的國語辭典網打入「啦啦隊」,內文就會見「拉拉隊」。
     
     

    回覆刪除
  14. To 貴大人, 我係公司係倪匡過仔嚟........偽君子是也!

    回覆刪除